8月23日,“光风霁月——首届亚洲漆器展”在上海艺术品博物馆·高岛屋艺术空间精彩亮相。
.jpg)
展览展出中、日两国名家精美绝伦的漆器作品,让大家感受漆器的魅力。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日本最早的漆器可追溯至距今6000多年的绳文时代,又以江户时代的出品最为精美。



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高岛屋艺术空间作为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为推动城市艺术文化建设与交流的另一种呈现模式,在未来的每周都会为大家推荐一件精美作品,同时也为广大的艺术爱好者普及各种艺术技艺的知识,让大家在领略艺术作品的同时将各种艺术文化传播。

.jpg)

本次的每周一荐环节将带领大家欣赏螺钿漆器的魅力。
螺钿漆器
螺钿漆器,是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

薄螺钿漆器约创始于北宋。所谓薄螺钿是通过精心选用夜光螺等优质贝壳,将其剥离、裁切成纤细的点、线、片,然后一点一点地嵌贴于漆器底地上,有时还间以金、银的条、片、屑等,再经髹饰、推光而成,作品五光十色,灿若虹霞,精致纤巧。
螺钿的镶嵌工艺技法非常丰富,通常可分为硬钿、软钿与镌钿三大类。其中最著名的是软钿中的“点螺”,又称“点螺漆”。它兴于唐宋,盛于元明,至清初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所谓“点螺”,就是把螺贝制成0.5毫米以下的薄片,并切割成点、丝、片等各种不同形状,一点一点地镶嵌于漆底上,在光线下能产生奇幻、绚丽的艺术效果,是漆器装饰中的华丽螺钿。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件由漆艺大师“郑崇尧”所制作的脱胎点螺漆器。

在漆艺的世界里 打造一份质朴的匠心
在郑崇尧先生半个多世纪的漆艺创作生涯中,曾两度参加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台湾厅室内装饰漆画《古田会址》和《孔雀百花》的设计制作。在国家展览馆、北京国庆50周年成就馆、昆明世博园、福建省人民会堂、台湾孙中山纪念堂等多处重要场馆亦能看到他的作品。
这件作品通体以褐色为主基调,透露出其作者本人质朴的风格,采用王马堆出土的漆器纹饰制作,纹饰本身带有吉祥富贵的寓意并运用了镙钿技艺将深海夜光螺贝壳镶嵌其间,在其低调的同时因螺钿工艺却又带着一丝奢华之感。
展览将持续至9月10日结束。